add capter1-2

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:
unknown 2021-11-14 21:03:09 +08:00
commit d06791d2ce
10 changed files with 326 additions and 0 deletions

23
.gitignore vendored Normal file
View File

@ -0,0 +1,23 @@
# 忽略.class的所有文件
# *.class
# 忽略名称中末尾为ignore的文件夹
*ignore/
# 忽略名称中间包含ignore的文件夹
*ignore*/
# 忽略指定文件
# HelloWrold.class
AStyle.exe
*.orig
# 忽略指定文件夹
build/
*/bin/
*/result.txt
*/__pycache__/
.vs/
.vscode/
*/x64/
*/Debug/

19
ReadMe.md Normal file
View File

@ -0,0 +1,19 @@
# CUDA Study Steps
CUDA gpu 编程学习,基于 《CUDA 编程——基础与实践》(樊哲勇)。
包含章节:
1. [GPU 硬件与 CUDA 程序开发工具](./capter1/ReadMe.md)
2. [CUDA 中的线程组织](./capter2/ReadMe.md)
3. [简单 CUDA 程序的基本框架](./capter3/ReadMe.md)
4. [CUDA 程序的错误检测](./capter4/ReadMe.md)
5. [GPU 加速的关键](./capter5/ReadMe.md)
CUDA 官方文档:
[CUDA c++编程指南](https://docs.nvidia.com/cuda/cuda-c-programming-guide/index.html)
[CUDA c++最佳实践指南](https://docs.nvidia.com/cuda/cuda-c-best-practices-guide/index.html)
[CUDA 运行时API手册](https://docs.nvidia.com/cuda/cuda-runtime-api/index.html)
[CUDA 数学函数库API手册](https://docs.nvidia.com/cuda/cuda-math-api/index.html)

73
capter1/ReadMe.md Normal file
View File

@ -0,0 +1,73 @@
# GPU 硬件与 CUDA 程序开发工具
------
## GPU 硬件
在由 CPU 和 GPU 构成的异构计算平台中,通常将起控制作用的 CPU 称为 **主机host**
将起加速作用的 GPU 称为 **设备device**
主机和设备都有自己的 DRAM之间一般由 PCIe 总线连接。
GPU 计算能力不等价于计算性能;表征计算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是 **浮点数运算峰值FLOPS**
浮点数运算峰值有单精度和双精度之分。对于 Tesla 系列的 GPU双精度下 FLOPS 一般是单精度下的 1/2;对于 GeForce 系列的 GPU双精度下 FLOPS 一般是单精度下的 1/32。
影响计算性能的另一个参数是 **GPU 内存带宽(显存)**
------
## CUDA 程序开发工具
1. CUDA
2. OpenCL更为通用的各种异构平台编写并行程序的框架AMD 的 GPU 程序开发工具;
3. OpenACC由多公司共同开发的异构并行编程标准。
CUDA 提供两层 API即 CUDA 驱动API 和 CUDA 运行时API。
CUDA 开发环境中程序应用程序是以主机CPU为出发点的应用程序可以调用 CUDA 运行时 API、CUDA 驱动 API 和一些已有的 CUDA 库。
------
## CUDA 开发环境搭建
linux 操作系统:[linux下cuda环境搭建](https://docs.nvidia.com/cuda/cuda-installation-guide-linux/index.html)
windows10 操作系统:[windows10下cuda环境搭建](https://docs.nvidia.com/cuda/cuda-installation-guide-microsoft-windows/index.html)
------
## nvidia-smi 检查与设置设备
>> nvidia-smi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| NVIDIA-SMI 462.30 Driver Version: 462.30 CUDA Version: 11.2 |
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-----+
| GPU Name TCC/WDDM | Bus-Id Disp.A | Volatile Uncorr. ECC |
| Fan Temp Perf Pwr:Usage/Cap| Memory-Usage | GPU-Util Compute M. |
| | | MIG M. |
|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+======================+======================|
| 0 GeForce MX450 WDDM | 00000000:2B:00.0 Off | N/A |
| N/A 39C P8 N/A / N/A | 119MiB / 2048MiB | 0% Default |
| | | N/A |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-----+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| Processes: |
| GPU GI CI PID Type Process name GPU Memory |
| ID ID Usage |
|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|
| No running processes found |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1. **CUDA Version** 11.2
2. **GPU Name**GeForce MX450设备号为 0如果系统中有多个 GPU 且只要使用其中某个特定的 GPU
可以通过设置环境变量 **CUDA_VISIBLE_DEVICES** 的值,从而可以在运行 CUDA 程序前选定 GPU;
3. **TCC/WDDM**WDDMwindows display driver model其它包括 TCCTesla compute cluster
可以通过命令行 `nvidia-smi -g GPU_ID -dm 0`,设置为 WDDM 模式1 为 TCC 模式);
4. **Compute mode**, Default此时同一个 GPU 中允许存在多个进程;其他模式包括 E.Process
指的是独占进程模式,但不适用 WDDM 模式下的 GPU
可以通过命令行 `nvidia-smi -i GPU_ID -c 0`,设置为 Default 模式1 为 E.Process 模式);
5. **Perf**p8GPU 性能状态最大p0~最小p12
更多关于 nvidia-smi 的资料:[nvidia-smi](https://developer.nvidia.com/nvidia-system-management-interface)
------

169
capter2/ReadMe.md Normal file
View File

@ -0,0 +1,169 @@
# CUDA 中的线程组织
CUDA 虽然支持 C++ 但支持得并不充分,导致 C++ 代码中有很多 C 代码的风格。
CUDA 采用 nvcc 作为编译器,支持 C++ 代码nvcc 在编译 CUDA 程序时,
会将纯粹的 c++ 代码交给 c++ 编译器,自己负责编译剩下的 cu 代码。
------
## C++ 的 Hello World 程序
>> g++ hello.cpp -o ./bin/hello.exe
>> ./bin/hello
msvc: hello world!
------
## CUDA 的 Hello World 程序
### 使用 nvcc 编译纯粹 c++ 代码
>> nvcc -o ./bin/hello_cu.exe hello.cu
>> ./bin/hello_cu.exe
nvcc: hello world!
在该程序中其实并未使用 GPU。
### 使用 核函数 的 CUDA 程序
一个利用了 GPU 的 CUDA 程序既有主机代码,又有设备代码(在设备中执行的代码)。
主机对设备的调用是通过 **核函数kernel function** 实现的。
int main()
{
主机代码
核函数的调用
主机代码
return 0
}
核函数与 c++ 函数的区别:
1. 必须加 `__global__` 限定;
2. 返回类型必须是空类型 `void`
__global__ void hell_from__gpu()
{
// 核函数不支持 c++ 的 iostream。
printf("gpu: hello world!\n");
}
调用核函数的方式:
hello_from_gpu<<<1, 1>>>
主机在调用一个核函数时,必须指明在设备中指派多少线程。核函数中的线程常组织为若干线程块:
1. 三括号中第一个数字是线程块的个数number of thread block
2. 三括号中第二个数字是每个线程块中的线程数number of thread in per block
一个核函数的全部线程块构成一个网格grid线程块的个数称为网格大小grid size
每个线程块中含有相同数目的线程该数目称为线程块大小block size
所以,核函数的总的线程数即 网格大小*线程块大小:
hello_from_gpu<<<grid size, block size>>>
调用核函数后,调用 CUDA 运行时 API 函数,同步主机和设备:
cudaDeviceSynchronize();
核函数中调用输出函数,输出流是先存放在缓冲区的,而缓冲区不会自动刷新。
------
## CUDA 的线程组织
核函数的总线程数必须至少等于计算核心数时才有可能充分利用 GPU 的全部计算资源。
hello_from_gpu<<<2, 4>>>
网格大小是2线程块大小是4总线程数即8。核函数中代码的执行方式是 “单指令-多线程”,
即每个线程执行同一串代码。
从开普勒架构开始,最大允许的线程块大小是 2^10 (1024),最大允许的网格大小是 2^31 - 1一维网格
线程总数可以由两个参数确定:
1. gridDim.x, 即网格大小;
2. blockDim.x, 即线程块大小;
每个线程的身份可以由两个参数确定:
1. blockIdx.x, 即一个线程在一个网格中的线程块索引,[0, gridDm.x);
2. threadIdx.x, 即一个线程在一个线程块中的线程索引,[0, blockDim.x);
网格和线程块都可以拓展为三维结构(各轴默认为 1
1. 三维网格 grid_size(gridDim.x, gridDim.y, gridDim.z);
2. 三维线程块 block_size(blockDim.x, blockDim.y, blockDim.z);
相应的,每个线程的身份参数:
1. 线程块ID (blockIdx.x, blockIdx.y, blockIdx.z);
2. 线程ID (threadIdx.x, threadIdx.y, threadIdx.z);
多维网格线程在线程块上的 ID
tid = threadIdx.z * (blockDim.x * blockDim.y) // 当前线程块上前面的所有线程数
+ threadIdx.y * (blockDim.x) // 当前线程块上当前面上前面行的所有线程数
+ threadIdx.x // 当前线程块上当前面上当前行的线程数
多维网格线程块在网格上的 ID:
bid = blockIdx.z * (gridDim.x * gridDim.y)
+ blockIdx.y * (gridDim.x)
+ blockIdx.x
一个线程块中的线程还可以细分为不同的 **线程束thread warp**,即同一个线程块中
相邻的 warp_size 个线程(一般为 32
对于从开普勒架构到图灵架构的 GPU网格大小在 x, y, z 方向的最大允许值为 2^31 - 1, 2^16 - 1, 2^16 -1
线程块大小在 x, y, z 方向的最大允许值为 1024 1024 64同时要求一个线程块最多有 1024 个线程。
------
## CUDA 的头文件
CUDA 头文件的后缀依然是 “.h”同时采用 nvcc 编译器会自动包含必要的 cuda 头文件,
<cuda.h>, <cuda_runtime.h>同时前者也包含了c++头文件 <stdlib.h>
------
## 使用 nvcc 编译 CUDA 程序
nvcc 会先将全部源代码分离为 主机代码 和 设备代码;主机代码完整的支持 c++ 语法,而设备代码只部分支持。
nvcc 会先将设备代码编译为 PTXparrallel thread execution伪汇编代码再将其编译为二进制 cubin目标代码。
在编译为 PTX 代码时,需要选项 `-arch=compute_XY` 指定一个虚拟架构的计算能力;在编译为 cubin 代码时,
需要选项 `-code=sm_ZW` 指定一个真实架构的计算能力,以确定可执行文件能够使用的 GPU。
真实架构的计算能力必须大于等于虚拟架构的计算能力,例如:
-arch=compute_35 -code=sm_60 (right)
-arch=compute_60 -code=sm_35 (wrong)
如果希望编译出来的文件能在更多的GPU上运行则可以同时指定多组计算能力例如
-gencode arch=compute_35, code=sm_35
-gencode arch=compute_50, code=sm_50
-gencode arch=compute_60, code=sm_60
此时编译出来的可执行文件将包含3个二进制版本称为 **胖二进制文件fatbinary**
同时nvcc 有一种称为 **实时编译just-in-time compilation**机制可以在运行可执行文件时从其中保留的PTX
代码中临时编译出一个 cubin 目标代码。因此, 需要通过选项 `-gencode arch=compute_XY, code=compute_XY`
指定所保留 PTX 代码的虚拟架构, 例如:
-gencode arch=compute_35, code=sm_35
-gencode arch=compute_50, code=sm_50
-gencode arch=compute_60, code=sm_60
-gencode arch=compute_70, code=compute_70
于此同时nvcc 编译有一个简化的编译选项 `-arch=sim_XY`,其等价于:
-gencode arch=compute_XY, code=sm_XY
-gencode arch=compute_XY, code=compute_XY
关于 nvcc 编译器的更多资料: [nvcc](https://docs.nvidia.com/cuda/cuda-compiler-driver-nvcc/index.html)。
------

BIN
capter2/bin/hello.exe Normal file

Binary file not shown.

BIN
capter2/bin/hello_cu.exe Normal file

Binary file not shown.

BIN
capter2/bin/hello_cu.exp Normal file

Binary file not shown.

BIN
capter2/bin/hello_cu.lib Normal file

Binary file not shown.

9
capter2/hello.cpp Normal file
View File

@ -0,0 +1,9 @@
#include <iostream>
using namespace std;
int main()
{
cout << "msvc: hello world!" << endl;
return 0;
}

33
capter2/hello.cu Normal file
View File

@ -0,0 +1,33 @@
#include <cstdio>
using namespace std;
__global__ void hell_from__gpu()
{
// 核函数不支持 c++ 的 iostream。
// 输出流的缓存顺序。
// printf("gpu: hello world! ");
const int bx = blockIdx.x;
const int by = blockIdx.y;
const int bz = blockIdx.z;
const int tx = threadIdx.x;
const int ty = threadIdx.y;
const int tz = threadIdx.z;
printf("gpu: hello world! block(%d, %d, %d) -- thread(%d, %d, %d)\n", bx, by, bz, tx, ty, tz);
}
int main()
{
printf("nvcc: hello world!\n");
const dim3 block_size(2, 4);
hell_from__gpu<<<1, block_size>>>();
cudaDeviceSynchronize(); // 同步主机和设备,否则无法输出字符串。
return 0;
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