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/edu/学而不问则忙.3.20070505.131752.md

4.4 KiB
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591ac304010008ox.html

学而不问则忙 之三 (2007-05-05 13:17:52)

昨天我们讲到如何通过一个小时的自测,定位出孩子需要补充的三五个知识点。这种自测每个月需要进行一两次,重点学科重点时期可以每周进行一次,您会看到每次的结果都不全相同。

今天我们一起看看“问”完之后怎么“学”,如果“学”的环节不使用“问”的结果,那前面的功夫就白费了,这里的“学”也是有技巧的。一个理想的家庭学习环境需要有几个要素,同学和家长们可以自我检查一下: 一、充足的例题,例题的作用是帮助孩子在大约两分钟时间内掌握知识点的运用; 二、基本概念的材料,针对单个知识点的,长度在五到十分钟左右的“微课程”; 三、疑难问题的指导,能在孩子的兴趣消退之前,及时解答他的特定问题。

对于自学能力强,悟性高的孩子,教参书籍就可以满足例题和基本概念的需要,这样的同学通常更容易在学校里获得老师的指导。但大部分的同学还会用到网络资源或者家教,所以今天我们重点讲这两样。

现在有许多网络教育资源供同学和家长选择,其中不乏精品。选购时要注意不必一味追求名校、名师,对于掌握了“问”的技巧的孩子,真正需要的是便于检索的、程度适合的“微课程”。所以选择时要留意课程是否进行了细分,细分到章、节还是具体知识点,从登录到选课再到开始教学是否简捷。有许多网站罗列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,但是调用起来不够方便,由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少年来使用效果不一定好。 另外,不同的课件制作方有不同的指导思想,是补基础还是抓应用,是单点突破还是循序渐进,都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选择。 总的来说,网络教育资源是供大于求的状况,只要耐心识别寻找,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合的资源提供商。

家教也是很普遍的教育手段,不过大部分家长对家教老师的了解不深,往往通过口碑进行选择,但孩子的情况都有一定差异,常常出现同一个老师进行补习,一个孩子效果很好,另一个孩子却不见效。 为了便于后面讨论,所以我们先把家教老师分一下类。第一类是高校学生,他们刚刚经历高考,和孩子交流障碍不大,而且费用比较合理,但是教学经验不足;第二类是年轻教师,他们受过系统的教育训练,有一定的教学实践(为了保证效果最好找五年教龄以上,课堂教学效果较好的),家教效果比高校学生好;第三类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,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效果最佳,但是费用比较高,和孩子沟通可能有障碍,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家长要及时了解效果。

根据孩子和家庭情况不同,我建议聘请两位家教老师,实施“学”、“问”独立,高低搭配。 负责“问”的可以是高校学生或者年轻教师,他的任务是了解孩子的缺陷,填写昨天提到的知识结构表。对于特别简单的概念理解和方法指导,他通常也会顺便解决了。同时要求他在“问”的过程中,跟踪了解负责“学”的老师的工作效果,起到“监理”的作用。 负责“学”的家教老师,可以找五年以上教龄的,在校属于青年骨干的教师,如果效果不好再转向资深老教师。他负责清除“问”的环节划定的知识点,帮助孩子理解到位,方法熟练。家长可以根据“问”老师的跟踪反馈,提前和“学”老师沟通,督促其认真备课,以保证效果。 对于重点学科,“问”老师至少每周一小时时间,“学”老师的课时一两周一次就够了。另外,学校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也是需要加强联系的,如果配合的好他们可以承担“学”老师的任务。

好,总结一下,如果要孩子“忙得过来”,就要建立“外科手术”式的精确教学模式。其中“学”的环节要点是: 一、便于检索的“微课程”; 二、相互独立的“学”老师和“问”老师; 三、加强和学校任课老师的联系。 按照这套方案去做,准备材料和选聘老师大概需要一两周时间,然后孩子就开始享受有序的“按需教育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