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/edu/教研工作要分清层次.20091027.112257.md

2.2 KiB
Raw Blame History
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591ac3040100fb53.html

教研工作要分清层次 (2009-10-27 11:22:57)

根据研究范围大小,教育研究可以分为四个层次:

课堂:研究一节课的教与学;
学科:研究一门课程的教与学;
机构:研究一个教学机构的部门设置、岗位职能、工作流程;
行业研究教育相关的出版、图书馆、教学机构、IT公司、师范、主管部门等各环节及其关系。

之所以提出四层划分,是因为有一些常见问题:
一、问题的提出者,分不清楚问题所属的层次。
例子:一个教学机构的招生和教学部门衔接不畅,导致招生时与家长商定的教学计划得不到落实,最终出现厌学甚至退学。
点评:如果仅仅针对厌学、退学现象,在“课堂”层次提出问题,就属于层次不清。

二、研究方向和问题不在一个层次。
例子:一个教学机构的学员要求逐年提高,尤其是学习目标多元化、教学内容针对性。教员反应要以人工手段满足新要求,工作压力将大幅提升。因此管理者想到利用信息技术,在不增加大量人力的情况下满足学员要求--管理者提出了一个机构层次的教研问题。
点评:如果项目负责人把研究方向选择在教案、板书的数字化,以节省教师备课时间。结果省出的时间仍然不足以人工满足新增要求,项目失败。这就是用课堂层次的研究回答机构层次的问题。

三、研究工具不属于所在层次
例子:一个行业层次的教研课题中,提出“教学机构的规划设计是一项新的工作内容”的方向,然后在学校内部到处找部门承担这个工作内容,确认所有部门都不 适合之后放弃,项目失败。
点评:问题层次、研究方向都在行业层次,下一步要从行业层次为新工种设计完整的商业模式,探索合适的企业形式,通过研究实践证实新工作能够在市场环境中生存下去,以此作为研究成果。
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,能够真正做到研究问题、研究方向、研究工具、研究成果都属于一个层次的教研项目还很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