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/community.1.md

5.4 KiB

##共同体 适应力和资源募集

共同体需要不断重组以适应外界变化。常见的安排是两层机制:决策机构制定基本管理制度、发布决议,执行团队制定具体规章、下达指令。具体规章、执行指令不得违反基本管理制度、决议,从而在获得适应力的同时,也防止执行团队舞弊。

员工行为模型

募集资源有许多方式:以现有资源交换的成本较高,以权力交换的风险较高,而以未来收入换取资源则没有这些缺点,但资源投入方的未兑现利益需要强有力的保护,尤其不能在重组时被牺牲。

资源募集

###规章的修订 一般来说,员工依赖五类信息决定自己的行为:

  • 历史经验(个人经验或非正式的指导)
  • 直接指令
  • 具体规章
  • 决策部门决议
  • 基本管理制度

它们需要不断修订以适应外界情况,消除内部矛盾。

只要在五种信息互相矛盾时成员清楚怎么应对,零规章起步是可以实现的。部署初期可以完全通过指令管理,执行团队不定期整理记录,把重复性的指令整理为具体规章。当执行团队由于能力或利益局限出现偏差,决策部门颁布决议和基本管理制度。一开始整理周期比较频密,稳定后可以逐渐拉长,在外界条件急剧变化时可以再次提高频率。

产品和服务是很容易参考(抄袭)的,规章的修订能力则较难复制。优秀的产品经理可以带来一定的独占期,优秀的决策部门则意味着持续的竞争优势。独占是无法持久的,竞争中获胜才是赢家。

决策者和其他成员一样,在计时模式下松懈、保守,在考核数量和质量时勇于拼搏。要组建优秀的决策部门,建模者应该设立明确的结果验收和大幅度的奖惩。良性竞争的决策部门、明确指令优先级的成员,可以纯指令、零规章启动,逐步建立竞争优势。

###常见的募集方法 以未来收入换取资源的难点在于控制(分配前的)支出。要保障资源投入方的未兑现利益,这些支出应控制在经营必须的水平上。控制方法有两种:把权力直接交给资源投入方;或设计一种难以违反的预算制度。两种方法都可能削弱竞争力,资源投入方的决策质量低下,预算制度缺乏弹性。

公司以股份募集资源,它是滞后利益与权力相结合的产物。相应的,缺乏判断力的股东是公司的最大隐患。合伙企业、合作社企业的权力归合伙人、社员,他们以高度透明的规章保障资源投入方的利益,而力图保留权力。在技术密集型的公司里,智力投入者通常控制大部分股份,它们接近于合伙企业 -- 需要以高质量的规章换取资金等资源投入。

当国内法(包括企业法规、会计制度...)所能保障的最高透明度仍然不能满足需要,共同体需要设计更高标准的规章,否则资源拥有者会要求优先兑现。优先级最高时就是从收入直接兑现,前面不安排任何支出,因而也不需要参与支出控制。

收支数额的核实也有许多种情况,数据公布的人员范围有:

  • 全面开放,从内部成员、资源投入方到竞争对手,均可查阅。
  • 只对未兑现利益的资源投入方开放,除了“未兑现利益”外不设置额外条件。
  • 介于以上两个极端之间,核实者范围越大,执行团队舞弊难度越高。

发布方式:

  • 收支发生时发布数额
  • 滞后发布数额:收支发生时发布数字摘要,滞后一定时间发布详细数据

如果规则清晰到各方独立计算、结果严格一致,而且执行环节不受任何一方控制,可以用公布规则代替公布支出数额。这时,规章设计与收支核实是一体的。同样有两种实现方法:

  • 规则制定后发布内容
  • 滞后发布:规则制定后发布数字摘要,失效后发布详细内容

以上提及的发布方式,应该是共同体所无法删改的。至少是删改成本高于资源投入方未兑现利益的。 另外,把监事和财务人员的人事权交给资源投入方也是常见的安排。

###两种能力的矛盾 规章除了组织协作以外也要规定分配。规章修订就意味着分配规则的变化。
而资源募集需要保障资源投入方的未兑现利益。

平衡这两种能力的矛盾是建模者的核心工作之一。

资金密集型公司通常牺牲适应力换取资源。技术密集型公司、合伙企业、合作社企业如果拥有优秀的决策部门,可以优越的制度吸引资源,保障资源投入方而不丧失权力;否则并没有优势。

一些更新颖的做法,实质上是以决策层管理模型作为募集主体:

  • 决策部门公开招募、择优录用、严格淘汰,其人力资源纳入统一的资源募集接口;
  • 包括执行团队在内的所有利益回报纳入统一利益分配规则,逐步兑现;

既不以现有资源换取资源,也不以权力换取资源,仅仅按照能力聘任决策者。而决策部门、执行部门的利益与资源投入者使用统一的分配规则,不能分割因而难以单方面违约。这样的机制才能同时保证两种能力优势。

平衡模型

这些做法需要新的基础设施,国内法及行政管理很难表达这些模型。